基础建设
校园占地面积64983平方米,建筑面积50270平方米。目前,校区一期二期建设完成,建有两幢“双D”造型、专用电梯、回环连廊的5层楼综合教学楼,建有学术报告厅、地下车库。学校教育教学设施现代前卫,各类功能室齐备,各项设施齐全,功能齐全,校园整体布局合理,功能区分布科学,环境优美,校园文化氛围浓郁。学校教育教学设施现代前卫,各类功能室齐备,校园无线、有线网络全覆盖。目前学校建设有智慧教室,智慧图书馆,创客空间,智慧食堂学术报告厅等,各项设施齐全。
应用服务
目前,学校对接国家智慧中小学和武汉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建有统一的校园应用门户,能够根据用户角色及权限不同设置 个性化的信息资源和应用服务。学校定期开展基于武汉教育公共服务平台的智慧课堂、名师工 作室、课程社区、探究性学习等规模化应用。要求专任教师课前利用信息系统和工具进行备课;课中使用信息化软硬 件及数字资源协助教学和学习;课后使用配套资源平台进 行拓展学习教师熟练有效运用智能教学设备、资源平台、网络空间等 开展协同教学活动 ;课后各位教师积极探索信息技术支持下的翻转 课堂、泛在学习、探究式学习、体验式学习等模式。各位专任教师基本上能实施精准学习分析 和教学干预,实现课堂教学结构重组;能围绕日常 “教与 学”过程累积数据,进行个性化分析诊断,实现学生弱点 精确诊断、教学内容精准优化,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数字资源
学校建设有符合信息化环境下的、成体系的学科课程资源,要求专职教师人均开发优质智慧教学课例包。学校要求每学年在武汉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武汉慕课平台上发布学校优秀主题资源,并且积极共享课程资源。 学校建有基于信息化环境下的德育、人工智能、创客空间智慧教室、社团活动、文体活动、学校特色活 动等主题资源。学校智慧图书馆配置有一定数量的数字图书和数字期刊资源; 电子读物达到 5000 种 以上,并逐年更新。
师生能力与发展
学校将组建以校长为组长,副校长为副组长,教务主任,信息技术教师为核心的学校信息技术培训团队。开展校本培训,采用专家引领,经验分享,主题研讨等培训方式,重点提升其培训规划能力,信息化教学指导能力和校本应用考核实施能力等。聘请专业人士完善学校网站,利用网站加强学校与家长及社会各界的联系。进一步深化优质教育资源的应用。充分借助网站、移动终端、新媒体等途径遴选挖掘出适合本校师生学习的渠道和形式,提高师生学习效率。通过各项培训学习,师生具有信息敏感度和鉴别力和信息安全意识;掌握了基本的信息应用技能,能够在获取、利用、加工和传播信息的过程中自觉遵守信 息社会中公认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具备信息安全防护 能力,能在信息化环境中保护个人及他人隐私信息。
保障体系
学校设有以校领导为首的首席信息官 ,明确信息化工作管理部门 的各项分工。建立了以管理、 教研、教学、保障协同工作机制,并制定了智慧校园建设规划和教育信息化各项规 章管理制度 。学校还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学校智慧校园建设的相关工作,将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工作 纳入学校年度考核,建立有效考核激励机制,并将教育信息化经费纳入学校年度预算,所占比例不低于生 均公用经费的 20%。学校建有完善数据安全、容灾备份机制,制定预案,定期演练, 确保学校数据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