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特色学校学校简介
四星级智慧校园
武汉第三寄宿中学
基础建设
基础建设(自评分为25分),理由如下:1、专网接入,配置完整的校园网络,有线、无线全覆盖并具有流量行为管理等网络安全设备,确保师生日常所需。2、自建完整的数据中心、校本资源及物联一卡通等,能精准的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上报。3、师生终端满足配置要求。4、普通教室具有交互式设备,每班配有多媒体班班通设备,并能接入武汉教育云平台,进行资源的下载教学。5、智慧教室设备更新,能借助墨水屏等终端开展高效课堂活动,校内外能录播,直播,点播等教研活动。6人工智能实验室,智慧图书馆按照要求配置齐全,并具有数字图书管理系统,7、防疫,安防,广播系统设施齐全,门禁系统有出入记录监控视频保存时间不少于30天。
应用服务
自评分(40分)在武汉教育云上建有统一的校园应用门户,包含教师个人空间、班级空间、学生空间应用系统;能够根据用户角色及权限不同设置个性化的信息资源和应用服务。师生及管理员使用统一的账号登录系统,实现对账号身份的管理。 武汉教育云平台对接国家智慧教育云平台,通过对学生的学和教师教各个环节数据的分析功能,能够实现对有问题的地方进行预警。而且为了确保数据共享更加顺畅,我校建有自己的数据存储和交换中心,实现了云端和本地端的双备份。 在持续性推进“精准教+自主学”的智慧教学模式的课堂改革背景下,我校七八九年级常规性的用课程社区进行翻转课堂研学活动,每周或间周组织各学科教师集中参加翻转课堂公开课的听评课活动,课程社区是在教研员的带动下,围绕集体备课、观课评课、课程建设、主题研讨等教研活动,有组织的进行优质课程建设和共享,实现区域教育教学质量整体提升的课程建设与教研社区。该活动涉及到学校的各个学科,内容既包括课堂模式的探讨,还包括学科重难点突破。该活动在我校已经持续了至少三年以上,为学校的课堂改革奠定了良好的教研基础和学习氛围。 我校的刘建中校长的化学名师工作室和特级教师韩玉荣的名师工作室,都是依托网络充分发挥其在骨干教师培养、教学改革研究和学科建设方面的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除上述之外,我校还建有教师云课堂,在上面有各类微视频,专注于提升我校教师信息素养提升的在线学习应用。从教师信息知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等多个方面出发,聚合了丰富的学习内容,通过任务驱动的培训方式,帮助提升了教师信息素养培训的效率。 我校在多方考察后,以项目形式采购武汉天喻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的硬件及软件服务,武汉天喻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安排工程师提供校园驻场服务,协助进行教学工作。依托墨水屏等智能教学终端,通过AI智能分析系统,实现多学科精准教学,支持语文、数学、英语、物理、生物、历史、等学科均可利用墨水屏实现常态化进行智能作业以及周测。目前基于墨水屏的“精准教+自主学”精准教学模式已经在我校众多师生中达成了共识,尤其在试点班已经形成了常态化使用的局面。不少教师对精准教学的重要学习手段--墨水屏的使用已经变得得心应手。各学科均利用墨水屏常态化进行智能作业以及周测。截止目前,我校累计有效授课15792次,课堂互动49126次,作业发布525次,检测发布次数1173次,参与课堂互动45296次,提交检测39317次。
数字资源
数字资源(自评分为10分),理由如下: 我校教师集学科组力量,在人人通平台上建设有成系列的教师优质教学课例包和学科课程资源,涵盖了初中阶段的全学科(语数外物化政史生地音美体心......)、全学段(七八九),类型丰富,既包括了教师上课常用的PPT,还有与我校精准教学相匹配的课前、课中和课后学习任务单,以及各位图片、微课等等。教师自主开发的这些学科课程资源,均已在教育云上传,实现优质智慧教学资源共享。 我校还开设有少年科学院的资源专区,以及选修课专区,少科院资源包括了学生喜爱的人工智能、创客教育、科技创新、机器人、航模等多板块的内容,选修课专区则涵盖的门类非常丰富,有人文类、体育类、动手类等等。与此同时,我校还独立开发一门“衔接教育”慕课,上线在武汉市精品慕课平台,内容涵盖了武术操、校史课、学科学法指导、自信自律等。 学校图书阅览室已经投入使用,学校配置有超过十万册数量的电子读物、电子阅览器等图书资源与设备,为学生的泛在学习提供底层支持。
师生能力与发展
师生能力与发展评分10分。理由如下:1、注重数据安全,对学生、家长和教师的个人信息专人负责,和相关公司签约隐私保护协议。注意知识产权保护,和相关公司签订产权协议。2、积极探索基于墨水屏终端的人人通智慧教育平台的使用,推动现代技术和课堂教学深度融合。3、加强师生信息素养培训,采取专家讲座、天喻公司技术指导、我校先行者经验分享等方式积极提升师生信息素养。4、强化实践操作。提高师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通过教师自己制作各种资源,通过开展翻转课堂实践展示课等方式锤炼师生信息能力。
保障体系
一、组织保障(3 分) 为了做好武汉市第三寄宿中学信息化建设工作,全面推进智慧校园建设,学校成立了星级智慧校园领导小组,负责智慧校园建设全面领导工作,组织协调、监督检查各部门智慧校园建设工作。由王静副校长担任首席信息官(CIO),明确由课程发展中心下的电教科技中心为信息化工作管理部门,史玲玲担任主任,构建由协调管理中心、教师成长中心、学生成长中心、后勤服务中心、班主任团队部门共同参与、协同管理的体系,建立管理、教研、教学、保障协同工作机制。 二、机制保障(12 分) 学校制定了智慧校园建设规划,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学校智慧校园建设与推进工作,定期组织行政干部对于智慧校园建设的各个板块进行逐步调整和完善,校长办公会上根据国家义务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趋势、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审议我校与智慧校园创建相关的信息化发展战略性问题。 学校制定《武汉市第三寄宿中学信息技术设备管理制度》,并将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工作纳入学校年度考核,将“现代教育技术的使用”作为教职工常规管理考核的重要指标。《武汉市第三寄宿中学薪酬体系管理细则》中设立“校长专项奖发放办法”,制定《武 汉第三寄宿中学智慧校园建设绩效奖励方案》,以符合教育规律的数据贡献率为基准进行奖励,按学期进行,以“定量考核”为主要方式。 学校将教育信息化经费纳入学校年度预算,所占比例超过生均公用经费的20%。教育信息化经费包括采购移动录播设备、智慧校园建设、开展信息化创新实践研修活动等。学校每学期制定校本培训计划,重视现代教育技术提升培训,深入研究如何利用信息技术突破教学重难点,利用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手段,解决教学中的重难点。 学校与武汉天喻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展开合作,签订服务合同,制定合作机制,通过实地调研、环境调试,天喻公司派出驻校人员对师生进行培训,培养重点教师,聚焦智慧班级建设,进行阶段性总结、答疑,为产品迭代升级、下一步的活动策划提供支持,强化学校对信息化教学的信心。 学校制定《武汉市第三寄宿中学网络安全应急预案》进一步提高学校预防和控制网络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水平,减轻或消除突发事件的危害和影响,确保校园网络与信息安全,明确智慧校园管理员的职责,规范“信息发布及审核制度”“安全教育培训制度”等,建有完善数据安全、容灾备份机制,定期开展师生“信息化数据安全”专题培训,确保学校数据安全。
帮助中心
问题反馈
PC下载
APP下载

扫码下载

人人通空间APP